导语:10月26日,“刀剪龙头”张小泉(301055.SZ)披露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56亿元,同比稳步增长27.39%;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02.71万元。业绩稳步向好的同时,公司研发费用也持续稳增,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研发费用达1774.35万元,同比增长11.86%。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近年来张小泉在研发端持续发力,研发费用稳定增长,使得公司在技术专利等方面取得不错的成效,进而将创新成果应用于产品端,老字号+创新,张小泉正以过硬的产品品质获得消费者青睐。销量便是产品认可度最好的说明,据2021年年报数据,公司在2021年销量高达5566.60万把,同比增长26.33%。
研发费用连续多年稳增,持续发力技术创新
财务数据显示,张小泉2018年-2021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878.97万元、1677.82万元、2006.51万元以及2287.77万元,呈持续稳步增长态势。行业对比来看,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占比2.74%,超过某些同行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占比。
研发团队来看,截至2021年底,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多达95人,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达11.24%,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目前公司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领域仍在持续投入,预计未来公司的研发投入将不断提升,研发团队实力亦将日益增强。
在研发端不断发力的背景下,张小泉获得诸多的技术专利,为过硬的产品品质奠定了强大的基石。据招股书,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已获得专利148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 41项,外观设计专利105项。
据了解,一把刀剪的好坏,主要有硬度、韧性以及外形等核心考量要素,而其中起着决定性的技术主要有钢材炼制、热处理、磨削抛光、表面处理等。其中热处理技术最为重要,它与钢材炼制环节共同决定了一把刀剪最终的硬度、韧性等性能。
而张小泉则拥有成熟的热处理、凹势磨削、剪刀多片开刃等技术,保证了其优质的产品质量。其中公司拥有的凹势磨削工艺,通过剪刀里口面的凹面设计减少剪刀剪切时的摩擦、提升剪切性能并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公司的剪刀多片开刃技术使得铲出的剪刀,刃口的角度一致,光洁度和粗造度一致,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此外公司在传承并革新原有工艺的基础上,开创了深冷处理技术、刀剪注塑机械臂自动生产技术等新技术,开发了“含氮、含硅”的新材料应用等。
老字号焕新生,引领刀剪行业新格局
消费端来看,不同于快消行业,刀剪类耐用消费品行业代际迭代升级趋势明显,企业端需持续研究消费者需求,才能顺利从代际升级变迁中赢得先机,因此产品设计创新、技术创新在该领域都尤为重要。
作为国内刀剪龙头企业,张小泉从未停下进取的脚步,公司在拥有核心技术并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应用至产品端持续推陈出新,拓宽现有产品矩阵。目前,公司已构建了刀剪具、厨具厨电、家居五金三大产品矩阵,同时公司积极拓展美容个护、厨具小电、园艺工具等新品类。
同时,公司正在依托场景化战略不断开拓新产品类目。公司十分重视消费者相关的数据信息收集、反馈与跟踪,开通了品牌数据银行,构建了一套完善的CRM会员体系,从AIPL链路状态、消费者商品行为、粉丝会员、消费者属性等维度着手对消费者画像、消费行为、销售渠道及媒介触点等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进行会员运营及产品拓展规划。
此外,公司还建立了成熟的产品更新迭代机制,根据消费者的反馈不断完善公司产品,以保证公司的产品布局符合市场需求发展趋势,兼顾产品的多元化和精品化。
在技术壁垒等赋能下,公司研发的新品历年来都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反馈,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当年新增产品的销售金额分别为828.92万元、6816.98万元以及1.91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2.06%、14.22%以及33.68%,占比逐步提升。
品牌端来看,由于刀剪产品很难被消费者直接横向进行参数比较,同时使用周期、产品力验证周期较长,消费者较难作出准确的判断。知名品牌的存在降低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同时也较好地阻隔了行业内的新进入者。
聚焦至张小泉,这家拥有近四百年厚重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历经几百年的锤炼锻造与创新,构建起强大的品牌壁垒,“良钢精作”的品牌祖训深入人心,在匠心匠艺的传承下,生产出的产品深受消费者认可。数据显示,自 2018 年至今,张小泉品牌在淘宝天猫、京东平台的剪具类店铺排名中一直位居第一,刀具类店铺一直处于前列。在传统主流电商平台持续保持优势地位的同时,公司积极拥抱新型电商与运营模式,并持续关注与布局抖音等新兴电商渠道。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在抖音平台已成为厨具类目前五的商家。
技术奠基、产品创新、品牌赋能,“刀剪龙头”张小泉正引领行业在前进的道路上加速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