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精神、厚植家国情怀,丰富青少年暑期文化生活,近日,洪福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常州市禾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织青少年与家长代表,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基因赋能 常州智造领航”工业研学活动。
活动首站,研学队伍来到了常州大运河工业遗产展览馆。踏入展馆,仿佛穿越时空隧道,一幅幅承载着岁月印记的老照片、一件件见证工业发展的实物展品,瞬间将大家带入常州工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青少年们沿着历史脉络,细细探寻城市工业发展的强劲脉搏。从大运河蜿蜒流淌滋养下,常州“百业百态”的产业萌芽初现,手工业者们凭借精湛技艺在运河两岸搭建起最初的产业雏形;到辛亥革命后,民族工商业在时代浪潮中觉醒,“实业报国”的口号响彻云霄,无数企业家与工匠怀揣着振兴民族工业的梦想,投身实业发展,推动常州工业迎来第一次蓬勃崛起。
展馆内,古老的纺织机静静陈列,木质机架上虽已布满岁月的痕迹,但依旧能让人想象出当年机器轰鸣、工人忙碌的热闹场景。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解下,这些都变成了鲜活的“历史老师”,将一代代常州人不畏艰难、拼搏奋进的故事娓娓道来。当讲解行进到“工业明星 闪耀中国”篇章时,能工巧匠们的故事更是让孩子们听得入了迷。他们有的为攻克技术难题日夜钻研,有的为提升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用匠心诠释着“中国制造”的力量。这份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如同种子般悄然在孩子们心中扎根,让他们对“工匠”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走出展览馆,研学队伍来到了紧邻的民国建筑“老三楼”。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碉堡式造型引人注目,墙体上森然的机枪孔更是清晰可见,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屈辱与抗争的历史。据介绍,在日军侵华时期,这里曾经历过激烈的战斗,每一个机枪孔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段浴血奋战的故事。孩子们站在建筑前,认真聆听着历史背景介绍,脸上的神情从最初的好奇逐渐转为凝重。这座历经沧桑的建筑,成为了一堂无需过多言语的国防教育课,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也让守护和平、捍卫国家尊严的使命在他们心中悄然萌芽。
研学行程的终点,定格在戚机厂火车文化园。一进入园区,孩子们便被各式各样的火车模型和真实的火车展品吸引。在生动有趣的火车知识课堂上,老师通过播放精心制作的趣味视频,带领大家穿越铁轨时空,从最早的蒸汽火车到现代的高铁动车,详细讲解了火车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以及轨道交通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对火车背后的科技魅力充满好奇。视频结束后,大家纷纷围在火车模型前,有的专注观察模型的细节构造,有的与同伴热烈讨论火车的运行机制,还有的向老师提出一个个充满童趣的问题。这份对工业智慧的好奇与探索,是孩子们对“常州智造”最直接、最真挚的致敬。
本次“红色基因赋能 常州智造领航”工业研学活动,以“行走的课堂”为创新形式,巧妙地将运河滋养的工业文脉、浴血抗争的红色印记与创新驱动的时代强音串联起来。在这趟研学之旅中,青少年们不仅近距离触摸到了“常州智造”的历史根基与创新灵魂,了解到家乡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更在红色基因的浸润中,深刻体悟到个人成长与城市发展、民族复兴之间同频共振的紧密联系。
对于孩子们而言,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汲取之旅,让他们学到了课本之外的工业历史与科技知识;更是一次精神的淬炼之旅,红色精神与工匠精神深深融入他们的思想,为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注入了澎湃的信仰力量。参与活动的家长们也纷纷表示,这样的研学活动意义非凡,既丰富了孩子的暑期生活,又让孩子在实践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活动,助力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