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照亮未来 青春砥砺担当
——大连理工大学学子赴南京开展红色寻访实践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2025年7月21日至25日,大连理工大学"寻迹·金陵"社会实践团赴南京开展红色寻访实践。团队先后走访拉贝故居、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等历史现场,通过实地调研、观影研讨、新媒体传播、现场参观等形式,深化抗战历史认知,传承爱国主义精神,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沉浸历史现场:在苦难微光中筑牢信仰之基
实践团着力于“触景生情”的沉浸,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到南京城中的历史遗址,更好地了解了那段峥嵘往事,极大增强了情感共鸣。寻迹青年的足迹不停:在拉贝故居参观人道丰碑、聆听义士壮举,于乱世危局中深切感悟人性光辉的永恒力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沉重的历史场景让我们仿佛置身昔日劫难的南京城,体悟国殇永志的切肤之痛;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缅怀碧血长空的英烈忠魂;在梅园新村纪念馆我们默默感念革命先辈“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胆魄与“谈笑凯歌还”的从容……通过身临其境的寻访,成员们不仅触碰了鲜活的历史,更深刻领悟了和平的弥足珍贵以及捍卫历史真相的崇高责任。信仰之基,在这场深刻的精神洗礼中得以深化。
深研历史脉动:以多元对话传承家国情怀
实践团深入开展“认知深化”调研,力求在行走与对话中,触摸历史的真实温度,深刻体悟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
千份问卷绘认知图谱。通过面向不同年龄、职业的市民发放问卷,聚焦“红色历史传承”与“红色教育发展”,寻迹青年发现:那段血色的记忆,早已深深融入民众的血脉,成为集体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多维对话探传承新径。团队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进行采访,无论是银发长者对峥嵘岁月的深情回忆,还是年轻一代对革命精神充满敬意的现代解读,这份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正如同不断添薪的篝火,热度持续攀升。在拉贝故居,与工作人员的促膝长谈令寻迹青年格外动容。工作人员语带哽咽:“那一刻才明白,所谓伟大,不过是在黑暗里守住一丝光亮。”
创新历史叙事:用影像之力刺破遗忘迷雾
通过光影对理论进行深化,也是本次寻迹金陵实践团的一大亮点。实践团通过参观展览与观赏影片的结合,进一步培育家国情怀。实践团在行程中特别安排了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的活动,这是中国记述日军侵华暴行的电影,也是唤醒国民历史记忆的一面镜子。它直指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光影定格的瞬间,即是历史罪行的铁证:每一帧记录暴行的胶片,都是刺向遗忘深渊的利刃;每一幅凝固笑靥的影像,都是写给和平未来的炽热情书。纪念馆的肃穆展陈、遗址的无声诉说,与《南京照相馆》的震撼影像互为印证,形成强大的认知合力,推动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当光影艺术遇见历史真实,遗忘无所遁形。"队长胡光盛在研讨会中强调。
融媒传播赋能:让红色基因激荡云端星河
实践团深度践行“多元化表现”创新理念,全力构建跨平台融媒体传播矩阵,充分释放当代青年的思想引领力。寻迹青年精准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以差异化内容策略深耕五大核心阵地:在微博打造热点话题引发公众讨论,于微信公众号推出深度图文梳理历史脉络,在抖音发布短视频激发全民爱国情怀,借B站创作生动影像吸引青年群体,通过QQ生态实现裂变式社群传播。
通过图文并茂的推送,诗意盎然的官Q,细腻真挚的视频等丰富形态,系统化解构抗战历史的精神内核,赋予红色文化新时代的表达张力。作为大工青年,我们始终铭记初心使命:以青春之声唤醒沉睡的历史,让红色记忆在指尖传递中焕发新生。
此次金陵之行,是大工学子践行初心使命的深刻实践。“寻迹·金陵”社会实践团将以此次活动为全新起点,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积极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澎湃青春动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